聚焦数字化精密制造创新“教、学、做、创”一体化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 2025-02-17 18:32 作者: 编辑 教务处发起人 访问次数: 次

一、实施背景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供需不完全一致的结构性矛盾,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数字化精密制造产业发展,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北京精雕共建产业学院,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建了教、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具体措施

(一)聚焦精密制造技术,共建校企协作育人平台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聚焦数字化精密制造领域,对接陕西机床制造、航空制造、石油机械等支柱产业,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携手中国机床行业的头部企业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先进制造精雕产业学院如图1所示

 

1 成立先进制造精雕产业学院

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一坊两中心 如图2所示。建成具有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科技转化、创新创业功能的五位一体的校企协作育人平台如图3所示

 

2 “一坊两中心实训基地

 

3 “一坊两中心实训基地框架

(二)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探索“1+X”试点和学分银行建设

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开发《精密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项,落实书证相互衔接融通,编写“1+X”精密数控加工证书配套的教材如图4所示。深化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4 校企共同编写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配套教材

(三)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一坊两中心实训基地,将企业典型产品作为精密制造基础知识的载体引进课堂,培养学习兴趣;模仿企业案例,提升精密加工技能;通过个性化创新项目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形成教、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模型如图5所示

 

5 “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模型

基于人才培养模型,重新构建了基础共享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迁移课程三递进的课程体系,搭建了教育教学+技术研究的双师结构团队,形成案例进教材、产品进课程的教学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如图6所示。形成了教、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如图7所示

 

6 重构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素

 

7 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建设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技能大赛取得新突破

该模式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图8所示为学生加工的叶轮。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嘉奖,部分学生获奖项目名单12所示

 

8 学生五轴加工作品

学生在各类创新创意比赛中获得奖项30余项3所示。申请并授权专利19项,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4项完成了成果转化。

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

 

2 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

 

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

 

(二)形成育人范式,社会影响显著

2019年孙春兰副总理到学校视察,对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如图9所示。基于该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对接行业发展,聚焦精密制造,校企协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创新教、学、做、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案例,分别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和机械行业十佳案例如图10所示

 

9 孙春兰副总理视察学做创一体化课程体系中活页式教材

 

10 教育部和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