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百名学子赴延安开展“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实践教育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等九部门关于“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的工作部署,11月1日至2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组织118名师生搭乘“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教育专列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筑牢青年学子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代代相传。
课前“备课”:构建“大思政课”前置学习链
活动前,全体参与学生提前在延安大学“小红专”平台完成注册学习,获取“延安通行证”,为沉浸式研学奠定思想基础。列车上,思政课教师开启“移动思政课堂”,通过红色知识问答、革命故事分享等形式,让同学们在研学伊始便沉浸于延安精神的熏陶中,提前感悟“为什么到延安去”的时代内涵。
课中“践学”:打造“沉浸式”思政教学场景
此次实践活动以延安革命旧址、纪念馆为“露天课堂”,以历史实物、先辈事迹为“活教材”,让思政教育从“听”变为“看、悟、做”。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思政课带领学员们穿越历史:从大生产运动中纺车与镢头的“自力更生”,到《论持久战》诞生时油灯下的“理论探索”,从详实的史料、珍贵的实物到生动的场景复原,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深刻内涵。
随后,师生们先后探访王家坪、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在王家坪,旧址讲解员还原了老一辈革命家指挥抗战的历史场景,简朴的作战地图前,同学们读懂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智慧;在枣园革命旧址,“枣园的灯火”主题讲解引人深思,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窑洞旧居里,同学们触摸着斑驳的窑洞墙壁,真切感受“在清贫中坚守信仰”的革命情怀。随后,在张思德广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诵读伟人名篇”活动,激昂的诵读声穿透云霄,将对先辈的崇敬融入字里行间;在杨家岭,“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专题讲解让“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的真理力量直抵人心,同学们在中共七大会址前驻足,重温“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在凤凰山,大家循着党中央初到延安时的奋斗足迹,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历史细节中,体悟共产党人扎根人民、艰苦奋斗的初心;走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更让同学们感受到“革命熔炉”的力量。
课后“研悟”:推动思政认知“内化于心”
“大思政课”的价值,在于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年血脉。此次活动不仅有“现场学”,更有“课后研”,通过微团课研讨等形式,推动青年学生将所见所闻转化为思想自觉。
晚上,在延安大学报告厅,一场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延安精神”的微团课热烈展开。思政课教师以“我们从延安带走什么”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结合专业学习等方面谈体会,发言中,“延安精神”不再是历史概念,而是转化为具体的成长目标。
思政回响:让“大思政课 成为成长“加油站”
此次“到延安去”实践教育活动,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学校始终坚持将红色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进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在“行走”中感悟思想伟力,在“体验”中筑牢理想信念。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强国使命融入青春血脉。


